

|
四川博物院服务过的小小讲解员人数已超350人,年龄最小的仅8岁,最大的16岁,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23508小时 金沙遗址博物馆已经培养了300多人 杜甫草堂博物馆2014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单位,目前培养的小小讲解员达到500人 武侯祠博物馆先后选拔培训了300余人 成都博物馆今年7月首批40位小小讲解员上岗 2009年至今,为公众义务服务的小小讲解员在成都各大博物馆生根发芽,8年时间,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职位”,却经历了刚设立时的遇冷尴尬,到现在的被广大家长“看好”、报名火爆。成都晚报记者最新了解到,四川博物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博物馆选拔培训的小小讲解员总数约1500人,目前在岗服务的有400余人。通过调查采访及数据,记者发现,博物馆对孩子产生的教育影响,以及逐渐重视志愿服务,成为家长追捧的重要原因,不过由于学业需要,七成学生难以长期坚持讲解。 初期遇冷 要跑百所学校去“拉人” 2009年,四川博物院率先在成都开展小小讲解员活动,“最初很难招到小朋友,海报贴出去没有回应,我们跑了上百所学校,一家一家学校去动员。”四川博物院公众服务部工作人员高洁告诉成都晚报记者。所有的小朋友,在接受培训后,都是义务为市民提供志愿讲解,没有任何报酬。8年过去了,与开场的冷清不同的是,小小讲解员逐渐成为香饽饽,今年暑期,四川博物院、杜甫草堂的小小讲解员招聘,“淘汰率”都接近90%。 “小小讲解员热,反映了成都市民的志愿服务意识在提高。”金沙遗址博物馆开放部副主任何莉丽表示。目前各大博物馆的统计数据表明,能长期坚持志愿服务的小小讲解员,一般约为20%—30%。一部分小朋友新鲜感过去之后便放弃了,30%-50%的小朋友能坚持2—3年,书画家百科,很大一部分的小讲解员在上初中之后“离职”,到了高中之后还继续在博物馆坚持志愿服务的小讲解员寥寥可数。 哪些小学的志愿者多?龙江路小学、泡桐树小学被各大博物馆提及的频率比较高。2009年开始担任小小讲解员的胡好玥告诉成都晚报记者,当时她在龙江路小学就读,书画家百科,因学校要求学生做志愿服务而到四川博物院报名当小小讲解员。 四川博物院公共服务部未成年教育组组长王俐俐表示,川博愿意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学校特别开放一些培训名额。 要求严格 每个月至少志愿服务两次 小小讲解员们在博物馆义务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不仅没有一分钱的报酬,还需要接受像“上班”一样严格的考核。 四川博物院要求小小讲解员每周服务一次,每次3小时。杜甫草堂博物馆要求小小讲解员每周服务两次。金沙遗址博物馆要求暑期小小讲解员每周服务2个半天,长期小小讲解员每两周服务半天。如果不能长期坚持,小小讲解员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小小讲解员还需要接受严格的“进阶”考验,在每一期的60名暑期小小讲解员中,只有半数表现优秀、通过考核的小朋友才能成为长期小小讲解员。而他们在三年之后必须“结业”,将志愿服务的机会让给其他满怀期待的小朋友。 为了让博物馆教育惠及更多小朋友,杜甫草堂博物馆走进学校,为学校义务培养小小讲解员,这些小小讲解员们在学校接受半天培训之后,还需要在杜甫草堂接受半天培训,然后他们就可以在自己的学校里,为同学们讲解杜甫草堂的诗歌、楹联、历史、建筑等知识。 成都晚报记者了解到,在四川博物院,小朋友可以学到丰厚的历史文物知识;在杜甫草堂博物馆,小朋友们以诵诗为乐;在武侯祠博物馆会为小小讲解员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三国文化课程;永陵博物馆则会以“永陵沙龙”的形式,邀请艺术名家对小朋友和家长们进行以古乐为主的国学熏陶。 “我们不应当把博物馆当成景点,博物馆是教育结构。”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陈建明说。 家长看重 为他人服务与挫折教育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和家长们愿意放弃休息时间,到博物馆里为公众提供志愿服务?成都晚报记者采访多位家长了解到,除了在博物馆里接受知识熏陶外,家长还看重让孩子从小学会为他人服务,以及挫折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