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中国的当代艺术是以投机资本,艺术自由追求的后现代艺术的混合体。中国摆脱了政治说教和自然主义与乡土风的控制与影响,产生了一股新的视觉力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价值取向,走出了自己的道路。随着视觉艺术的出现,中国的作品出现在国外舞台,成为关注的焦点。中国正在从各个方面百废待兴中崛起的象征性和对应性,因为只…
中国的当代艺术是以投机资本,艺术自由追求的后现代艺术的混合体。中国摆脱了政治说教和自然主义与乡土风的控制与影响,产生了一股新的视觉力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价值取向,走出了自己的道路。随着视觉艺术的出现,中国的作品出现在国外舞台,成为关注的焦点。中国正在从各个方面百废待兴中崛起的象征性和对应性,因为只有这种视觉力量较为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一些在拍卖会上被包装成天价明星的画家为自己申辩,他的画被标到二千万拍卖,他们没有分到一千万,因为这张画是以前以30万或者50万卖掉的。但拍卖天价对这些画家是有好处的,因为会形成一个价格舆论,以及不断加强的社会知名度,并使他和他的绘画成为艺术圈的话题中心。当然,拍卖天价和画家私下销售价不是同一个价格,甚至可能只是拍卖天价的三分之一不到。如果天价作品是艺术史代表作也就算了,但问题是不少天价作品都只是近两年刚完成的新画。即使昨天在一个拍卖会上某画家的拍卖天价标到一千万,第二天画商或收藏家直接找上门买画的成交价可能也就二百万左右。这样在拍卖会上以天价买下新作品的收藏家就比较冤枉了。这在艺术圈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即拍卖会的标价和场外私下的交易价有时候可以差一半。当代油画的拍卖天价跟画廊或者工作室成交价实际上差得很远,拍卖天价尽管也有真实成交的,但大部分是“表演价”。这也表现在当代摄影板块,同一件摄影作品直接找画廊可以拿到比拍卖会标价便宜很多的成交价,这个圈子很小,很快大家就不再去拍卖会上买摄影作品了,拍卖会上的摄影价格就成为了一种“表演”。但从场面上看,每一件作品都没有流标,但被假装拍卖出去了。整个艺术圈因此形成了一个以拍卖天价为轴心的价值标准链条,拍卖天价成为了真正的学术“权威”,谁的作品成为了天价明星,他也就在江湖变成“学术代表”。 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相信只要找到了资本支持,挣到了钱,其他一切就不难搞定。批评家可以花钱雇佣写文章,学术杂志可以花钱买版面,拍卖会可以找老板做局,只要江湖上在传说你挣了几百万或者几千万,你就是一个人物了,别人马上会对你刮目相看。不管你以前的画多么傻比。一个拍卖天价出笼后,全国各大媒体开始不负责任地宣传“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又创新高”之类的报道。然后,各大专业艺术媒体也跟着开始新一轮分析当代艺术市场下一步的大好形势,各种批评文章出笼分析这些天价作品的艺术史意义,各路记者纷纷采访这些天价明星。一些三、四流画家以及年轻的70、80后画家也紧跟着模仿拍卖天价的绘画风格。 这几年市场成功的绘画风格的特征:光头、绿狗、狞笑的脸、全家福、大头像、傻笑、痴呆、性乱、毛**、桃花、卡通、红卫兵等等。在这过去的几年中,国际艺术市场的头条事件无疑是市场从西方到东方的地理位置转移。据法国著名艺术市场信息公司Artprice公布的《当代艺术家拍卖成绩500强》显示,全球拍卖中国艺术家名字,仅前十名就占去了一半:曾梵志的排名仅次于美国已故涂鸦艺术家让·米歇尔·巴斯奎特,名列第二,拍卖成交总额3924.68万欧元(成交拍品63件,最高落槌价376.25万欧元)。前十名单中还有陈逸飞、王沂东,张晓刚和周春芽也榜上有名,其中张晓刚名列第四,周春芽名列第十。可以想象三五年间获取上百倍的投资回报吗?火爆的当代艺术品市场为这种看似疯狂的想象提供了可能——5年前花费10万元购买一幅张晓刚作品,现在就可能获利数百万元,收益率远超爆发式增长的股市。对于越来越多流连于画廊或者拍卖行寻找机会的人,有关专家指出,暴涨存在一定泡沫,中国的当代艺术在美术史上最终会是何种位置还需要时间的洗涤。中国近二十年的当代艺术作品在中国艺术内部的进程中有进步意义,在国际上也具有较高的曝光率和形成一定的收藏群体,但也不能太夸大当代艺术的国际意义。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很大程度还是由于中国的崛起和意识形态背景,很多西方著名美术馆和国际双年展作中国当代艺术展,也有炒作“中国效应”的成分,并不一定真是推崇中国艺术的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