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礼资讯 > 名家大家 >

青绿山水画技法

时间:2017-07-11 15:44 来源:黄河艺术网 审核专员:黄河书画网 点击:

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摘要: 宋代佚名《江天春色图》绢本设色 自华夏先民在陶器上描绘出云、水等装饰图案开始,人与自然的关系便在图形中显现了。审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学观,不难发现在体现人亲近大自然并与之对话交流时,在主观意象和客观物象的交融中,需要借助一种媒介传达出特有的心境,这样就产生了再视觉领域内充分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

  

青绿山水画技法

宋代   佚名《江天春色图》 绢本设色

  自华夏先民在陶器上描绘出云、水等装饰图案开始,人与自然的关系便在图形中显现了。审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学观,不难发现在体现人亲近大自然并与之对话交流时,在主观意象和客观物象的交融中,需要借助一种媒介传达出特有的心境,这样就产生了再视觉领域内充分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表达形式——山水画。山水画是中国艺术史发展的一个活跃的符号,也使华夏民族朴素的山水观、自然观、审美观上升为社会道德范畴,从而影响、承载和牵动一个民族的心灵世界。

  凭借历史车轮留下的印痕,书画家百科,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我们可以清晰的梳理出中国山水画形成和发展的轨迹。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在告别原始社会的同时,便告别了山野林泉,从而也逐渐与大自然拉开了距离。

青绿山水画技法

  元代   赵孟頫 《秋郊饮马图》(局部) 绢本设色

  在东晋时期,崇尚自然的山水田园诗作的不断涌现是在当时的大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也是从那时起,表面意义上的山水林泉开始消亡,人们实际上已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山水了。人与自然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交融。

青绿山水画技法

  元代   佚名 《扁舟傲睨图》(局部) 绢本设色

  以山水图形为媒介,传达出“天人合一”的精神指向,使源于人物画背景和描绘地理图形的山水画以特定的表达形式负载了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的内涵。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不同,它不仅表现了山川丘壑的壮美之态,同时展现的是一个融入了深刻人文精神的意象化的大千世界。

青绿山水画技法

  隋代   展子虔 《游春图》(唐人摹本) 绢本设色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而青山绿水画的形成与兴盛,是早期山水画发展的标志。从中国山水画在古代被称为“丹青”就可得知,早期中国画的典型形态是以色彩为主。山水画以青绿重彩的形式出现,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因素:

  1. 对自然景物的如实描写

  走入自然景物之中,人对山、水、树、草的第一感觉,就是满目的青绿之色。青山绿水画正是把握了自然界的主色调,对山水林泉造型移景的平面再现。

  2. 直接借鉴重彩人物画绘画的方法

  早在战国时期出现了画在帛上的人物画,黄河书画网,就开始体现出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到魏晋时期,人物造型的准确性、线描画法的多样性、色彩晕染的丰富性使重彩人物画日臻完善。早期的山水画家也都是重彩人物画的高手。

  3. 受宫殿楼阁与寺庙洞窟壁画的影响

  从秦汉时期大规模兴建宫殿楼阁建筑开始,再起色彩绚丽的装饰壁画中,表现自然山水的画面大量涌现。随后魏晋时期寺庙洞窟中的宗教壁画,也有很多以青绿色为主的山水背景出现。这些都大大催化和促进了人们以青绿之色表现和认识自然山水。

  4. 受到绘画所使用材料的制约

  初期的中国画过实在绢帛上,虽然在东汉时已经有了造纸术,但之后很长时间,造纸技术才逐渐完善。“绢发色,纸发墨”在绢帛上更适于发挥色彩的效果。而与墨色能相融合的植物质颜色是随着唐代染织业的发达才逐渐用于绘画的。

青绿山水画技法

  元代   赵雍 《狩猎人物图》(局部) 绢本设色

(责任编辑:国礼艺术家官网)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21 www.artre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17020777号-1
网安备案:41021102000103

主办单位:国礼艺术家官网 协作单位:国礼艺术大师委员会 国礼艺术家文化保护委员会